林有志提花東基金補貼醫護方案 讓民眾安心在鄉就醫

記者 胡惠蘭/編輯整理

圖:林有志(左二)拜訪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東臺灣在醫療保健服務工作上,應採納花、東一體,在醫療品質服務與支援上,方能得到最佳、且符合體制現況推展。

爭取國民黨立委提名的前行政院東服中心副執行長的林有志,曾多年代表東服中心草創及代表執行長參與花東基金委員審查運作;且深刻瞭解花東基金運作實務,特別在東臺灣的醫療發展有深刻體悟。林有志認為,花東兩縣雖然地廣人稀,但醫療品質決不可落後都會地區。雖然花東有一間醫學中心、三家區域醫院、十三家地區醫院,但仍集中在花蓮、台東市區,因此他認為,為使醫療資源妥善利用,應將視野拉高,從花東一體的角度思索改善。

圖:林有志(右)拜訪台東馬偕紀念醫院院長王功亮(左)

林有志說,各大醫院積極爭取更多優秀的醫護人員返鄉或到東部服務,但礙於實務上的就診人次及醫療設備不足,難以有足夠誘因吸引人才東移,因此應從花東基金著手,以務實的補貼措施,平衡都會與東部的醫療收入問題。

除此之外就制度面改善東臺灣的醫療品質,林有志也提出3個方向,做為在立法院未來要打拚方向:
1、爭取東區健保總額預算應有固定比例保障,由於東區醫院經營成本較高,且東區醫院健保額度占全國醫院總額比例不高,可比照西醫基層與中醫的總額分配制度,從全國醫院總額中設定固定比例作為東區醫院之額度(建議可採民國95~104年之10年平均占率為2.96%),以免東區醫院健保額度因人口快速減少受到衝擊,惡性循環導致醫院服務能量減少,以維護東區民眾就醫權益。

2、衛生健保政策與計畫之擬定與執行應考量東區之特殊性,不應僅將東區納入一體適用之範圍。比如健保署推動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門診減量(每年減2%)政策,希望落實分級醫療,立意良好。惟東區地廣,醫院密度遠比西部低,僅在花蓮市和台東市有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且各僅有一家地區醫院,其餘地區醫院散布於少數鄉鎮。在此情況下,區域醫院亦需肩負地區醫院、甚至診所的醫療功能。若病人從偏遠鄉鎮來到區域醫院就醫,當地欠缺合適的地區醫院或診所可以下轉。因此此類政策應考量東區的特殊性,因地制宜,才能達到政策的目的,滿足各地醫療的需求。

3、受僱(主治)醫師納入勞基法政策,不宜躁進,應長遠規劃,循序漸進,才不會導致現有的急重症醫療服務無以運作。若醫院受僱醫師要納入勞基法,全國醫院醫師人數立即出現巨大缺口,而醫師養成需要長期培養,非一蹴可及,而且病人就醫也要配合做大幅度的調整,恐引起民怨。建議先保障受僱醫師的相關勞動權益,勞基法工時制的適用應從長計議。

林有志表示,醫療是從出生到死亡,每個人皆要使用的必須品,因此如何在健保費繳交相同的條件下,提供給東部民眾相同的醫療服務品質,讓東部民眾不需舟車勞頓到外地就醫,任職於花東的醫護人員,藉由花東基金的實質補貼,以及制度面的微調,讓東臺灣的鄉親可以在家鄉安心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