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打造農好基地變身食農創生概念館 體驗花蓮農村好生活

[花蓮新聞雲]記者 鄧佳欣/花蓮報導

位於七星潭曼波園區旁的「花蓮農好基地」,配合花蓮縣政府推動2030永續發展SDGs指標,從7月12日開始,經過半個月的閉館整修,終於在月30日上午10時由農業處陳淑雯處長主持揭幕儀式,熱鬧展開「四季食養‧農村演義」系列主題策展活動。

農業處長陳淑雯說,經過縣政府和執行團隊共同討論,重新規劃原有大寢室的展示空間,以春、夏、秋、冬分別對應到人體的心、肝、脾、肺、腎五臟及青、赤、黃、白、黑(紫)等5色食材,來介紹花蓮農村社區好山好水與相對應顏色之農特產品,透過圖文版面和實品展示的方式,呈現隱身在農村中深藏不露的農村達人,以及各社區、休閒農業區的各式季節伴手禮品,希望以此扣合農、漁村土地、產業、文化與環境關係,開啟農、漁村實踐食農教育的連結,也藉展覽機會促成社區特色魅力行銷,活絡社區經濟。

夏季因為溫度高、濕度大,容易使人心煩易怒,從陰陽五行來說,心屬火,色赤,故夏季養心選花蓮農村盛產的西瓜、火龍果、蜜香紅茶、紅糯米等紅色食物最為適當;而五行中火生土,心生脾,長夏亦適合養脾,在地的鳳梨、金針、香蕉等黃色食物最能開胃健脾,首先登場的「夏」季展便是以此為概念。

除了策展活動外,開展當日下午也在農好基地的中山室,舉辦綠色療癒手作活動,邀請到去年榮獲金牌農村銀牌獎的赤科山社區農友,到場介紹社區的環境特色並教導民眾現場製作火龍果果醬,也獲得參與民眾的好評,相約要在即將到來的金針花季上山探訪忘憂美景。

農業處長陳淑雯表示,今年適逢「食農教育法」通過,農好基地此次「四季食養‧農村演義」策展,就是嚐試透過食農概念的新創,跨出單一社區的限制,串聯呈現花蓮農村底蘊新風貌,來推動花蓮「農村好生活」的品牌形象,也呼應縣長徐榛蔚的「慢‧精品‧花蓮」施政方向;感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的大力支持,讓縣府可以透過農村再生計畫的執行,將花蓮農村與農業的美好,以更精緻、創新的方式行銷出去,縣府也會善用農好基地的地利之便,持續優化農好基地的內涵,使其成為花蓮最好的農村資訊宣傳站。

「四季食養‧農村演義」春、夏、秋、冬四場次策展活動展期至11月中旬,每場次展期21天,都會結合各式手作體驗活動來加深民眾對花蓮農村的認知,活動精彩可期,歡迎各位鄉親和民眾撥空蒞臨參觀,一同體驗花蓮農村的食農創生與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