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新聞雲/編輯整理
花蓮林區管理處今(2)日於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106年度社區林業暨濕地保育計畫成果展,並以「森-川-里-海」共創「里山新樂園」作為活動主題。活動有500名民眾參與,林務局局長林華慶也特別到場向社區夥伴們致意表達感謝。活動由花蓮林區管理處長楊瑞芬主持,會中邀請到花蓮縣府農業處處長羅文龍、台灣師範大學王穎老師、花蓮市公所秘書蕭尼隆、東華大學王鴻濬及戴興盛老師、花農校長梁宇承、蕭美琴立委特助陳思伃、徐榛蔚立委服務處副主任曾鄭駿洲等來賓前來共襄盛舉。
活動開始由花蓮縣壽豐鄉米棧社區發展協會,以「挑夫與船夫舞曲」,來展現社區居民過往經由米棧古道,再橫渡花蓮溪運補生活物資的艱辛生活史,由於整體舞曲活潑有趣,也為活動掀起熱鬧的氣氛。
而本次活動鼓勵各社區藉由計畫的推行,來逐步建構花蓮地區國家綠網,所付出的貢獻與辛勞,特針對今年度獲選為績優社區:花蓮縣花蓮市國福社區發展協會、花蓮縣壽豐鄉米棧社區發展協會、花蓮縣阿美族社區營造協會、花蓮縣瑞穗鄉富源社區發展協會。以及獲選為特色社區:花蓮縣新城鄉康樂社區發展協會、花蓮縣吉安鄉太魯閣族發展協會、花蓮縣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等,於會場進行公開表揚。
本日活動規劃,在靜態的呈現上,除由各社區、機關、學校、團體總計有38個攤位,來展示各社區執行計畫成果,同時也為能協助小農及文創產品的推廣,各攤位亦有配合展售不同類別的生鮮蔬果、農產加工品,以及代表各社區特色文化的文創產品與創意商品。
另林管處還安排有年度辦理「漂流木百萬小學堂-部落工藝坊」,來展出漂流木創意傢俱等作品,以讓整體攤位的擺設展出玲瑯滿目、豐富多元,也帶動現場參與民眾熱烈買氣。而在動態的呈現上,安排有各社區及新住民姊妹們的歌、舞接續的表演,以讓整體活動一直在熱鬧的氛圍中進行。
另為能宣導外來危害物種辨識與移除教育,國立東華大學與花蓮縣棲地保育學會,設計有沙氏變色蜥、銀膠菊、小花蔓澤蘭等外來種辨識闖關遊戲,通過闖關者,可獲得免費體驗各社區研發的DIY,活動寓教於樂,共吸引了約有350位親子來參與體驗,並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民眾瞭解外來種入侵種對環境的影響,誘發民眾對環境保育的意識。
花蓮林管處表示:花蓮地區自2002年起開始以推行社區林業與濕地保育計畫,得以逐步與132幾個社區(協會),建立協力合作關係,形成一個大的「林業家族」,社區林業明年邁入2.0版,將透過產官學鏈結及創新一、二、三級農業產業價值鏈的專業服務,發展社區根經濟,提升鄉村社區的價值與競爭力。
本日活動除為呈現各社區執行社區林業暨濕地保育的成果外,也讓社區有「展寶」機會,把友善耕作農產品、原住民族文化的文創商品,及推動生態遊程的多元產品可以讓更多民眾知道,進而支持社區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