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帽水母」再現七星潭!民眾驚恐

記者 回添史/報導

繼前二日台東沿岸發現世界排名第三毒的「僧帽水母」,昨(27)日有民眾在花蓮的七星潭海岸也發現水母的蹤跡,民眾在臉書上發表後,引發許多網友的驚恐與討論,在去年此時也曾在同一海岸發現「僧帽水母」。

翻攝自臉書

水母的生殖季節,在每年的春末夏初,約4至6月間才比較會有數量增多的情況,近年的異常情況值得科學家們作深入的研究。

被海浪拍打上岸的水母屍體一樣具有毒性,請遊客民眾千萬不要身體接觸,如被不明水母螫傷,應儘速前往醫院就診,醫師提醒,一旦發現被螫到要盡快就醫,不要迷信任何民間偏方,例如用尿液塗在傷口上等,反而可能造成其他感染或過敏反應。

醫師提醒,被水母螫傷後,刺絲胞可能會卡在皮膚上,若用另一隻手去撥,反造成他處也沾染毒性蛋白質,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水中以衣物撥除,降低傷害,當水母毒液接觸到人體後,依水母種類,接觸時間長短,接觸面積大小及部位,毒液的毒性強弱,以及毒液的濃度之不同,產生的反應也差異很大。

在以往夏季的時間,因為民眾會下水遊玩,故比較可能會有被水母螫的患者,大多數看診患者皆呈輕度反應,輕者皮膚紅腫刺痛,像被燙傷的感覺,嚴重者會有過敏等反應,更嚴重者也可能導致呼吸困難、肌肉痙攣,甚至休克,不過近年來,未接獲有很嚴重的病例。

在急診臨床上治療被水母螫傷患者,第一件事就是要維持生命跡象的穩定,注意患者是否有產生血管性水腫或是休克等症狀,包括呼吸、心跳、血壓等,一般原則上治療施以口服類固醇、止痛藥、止癢藥,外用藥膏,及靜脈或肌肉注射藥物,可幫助緩解皮膚癢及痛的症狀。如果有次發性的細菌感染,則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來治療。醫師提醒民眾,千萬不要碰觸不明的海洋動、植物,以免危害自己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