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鄉垃圾場掩埋及回收作業環境改善 何禮臺重視民生垃圾問題 榮獲資源回收提升之特殊表現獎

[花蓮新聞雲]記者 羅詩亭/花蓮報導

新城鄉清潔隊位於七星潭北方鄰近海灘,分為隊部、資源回收分類區及垃圾掩埋區等三個場域,於民國79年啟用迄今又鄰近海洋,存在既有設施老舊、圍籬破損及廠區路面坑洞等問題,鄉長何禮臺重視垃圾問題,近年來更因受限焚化廠使用年限將屆,歲修頻繁及處理效能降低,無法焚化處理之垃圾暫置於本場,目前存置垃圾已逾2000餘噸,且持續增加,必需改善儲存設施及實施源頭減量之工作,新城鄉公所團隊積極爭取經費,於110年3月9日開工改善工程,分為垃圾掩埋場域改善、資源回收工作場域改善、場內瀝青路面改善、管制大門更新、老舊圍籬更新等項目,並於110年12月10日驗收完工。

垃圾掩埋場域改善,由於原處理新城鄉(花蓮)地區垃圾之焚化廠使用年限將屆,未來預計使用的新焚化廠也尚未完工,新城鄉垃圾存置量持續上升,在新的焚化爐完工前必須改善掩埋場域,工程以加勁擋土牆技術增加掩埋容積,加勁擋土牆用含天然及環保回填料、並種植綠化草仔(百慕達草),共分為兩個廠區A廠區為高5公尺、圓長78.3公尺,擴充容積達1724立方公尺,B廠區為高5公尺、圓長360公尺,擴充容積達48764立方公尺,大幅增加掩埋場的使用年限,有效改善民生垃圾之問題。

資源回收工作場域改善,鄉長何禮臺任職後視察資源回收場域,發現工作環境非常簡陋,露天場地每逢下雨就無法作業,回收物放置於地面由人工挑撿分類,效率非常的差,回收量大的時候無法快速分類造成堆積,必須花上好幾個工作及大量人力才得以消化,因此鄉公所新設回收區車道地坪276平方公尺、建造回收作業屋頂鋼棚1座含水泥隔間及地坪,另新設回收分類輸送帶及操作機組1座,含輸送帶長36.5公尺及操作機組,改善後工作環境大幅提升,工作人員配合輸送帶旁挑揀回收物,效率也提升10倍以上,更讓新城鄉榮獲110年度花蓮縣各鄉鎮市公所辦理資源回收工作績效考核計畫-資源回收提升最多之特殊表現獎。

鄉長何禮臺指出,上任後不斷研究如何改善民生垃圾的問題,並積極爭取經費,終於在110年爭取到4千餘萬,來解決新城鄉的垃圾問題,加勁擋土牆的增設除了增加容積,颱風的時候更能避免垃圾被捲入海中,有效保護生態環境,鄉公所時常辦理或在活動中加入垃圾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的宣導,資源回收增加後也必須有因應的設備及工作環境,提升分類之效率,感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及花蓮縣政府對新城鄉垃圾問題的重視與協助,新城鄉公所團隊致力改善垃圾問題,掩埋場使用年限的延長、資源回收工作績效考核計畫榮獲特殊表現獎、資源回收由不敷人力成本轉虧為盈,正是顯現垃圾場掩埋及回收作業環境改善工程的好成效,讓新城鄉成為整潔乾淨的幸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