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討好也能有領導力與公關力 彭思舟博士蒞臨東華大學講座

[花蓮新聞雲]記者 翁秀霞/花蓮報導

近期在下雨的灰色午後,元瑾講堂中卻透出一絲絲希望的光芒。這次在縱谷學系列講座,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陳復教授邀請到VFT未來職業學堂創辦人彭思舟博士來跟縱谷青年學子分享他在創業中的領導力與公關力。整場演講由縱谷跨域書院的陳懷生同學負責主持,他介紹完彭思舟博士的學經歷後,彭博士開場就表示:「在人生中我們是不停在選擇的,而時間之流推動著我們,使我們是往前走的,在人生道路上,我們會追尋著『成功』,而這往往伴隨著不如意與失敗,但是不管在哪一個領域,我們都要透過失敗中淬鍊的經驗,學習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彭思舟博士講話充滿著真誠。他曾經在大學任教,並說自己是個連續創業家,有失敗過,但還沒成功。不過,在失敗的經驗中,他觀察並學習著如何透過跨域與多元,透過領導力與公關力,去創造未來。彭博士表示:「領導力、公關力的第一性原理並非人緣好、不用討好他人,在民主開放社會,更不用透過暴力與權力在領導上。領導力與公關力的最基本要素還是『人』與『事』。」

彭博士覺得,在對人發揮領導力與公關力的基本要素,從原始社會的世代連結與暴力、到現代社會中為了共同利益去創造資源、資源分配等,不變的,都是與環境、與人的連結。而在事的領導上,從原始社會「國之大事 在祀與戎」,到現代社會中共同利益的取得,我們都要找到一個不僅是對於自身有幫助,更是對於整個社會有所關心的事情。如《西遊記》中的唐三藏,他沒有其他徒弟厲害,但他組成團隊、達成目標,使其他人的自身利益變成共同的利益:「成佛」,此外,他除了自己成佛,還有對於社會的幫助-「救世」。

在領導力與公關力的學習與練習中,彭思舟博士表示:自我覺察與社會觀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我們要去連結其他人,將共同痛點變成共同利益,進而創造出對於社會的影響。而在連結的過程中,也去回應、回饋他人,在平等的基礎上和他人來往,製造人脈。彭思舟博士在經歷挫敗後,得知人生事業的秘訣三大重點:運氣、時間與金錢。

最後,彭思舟博士給予各位同學正面的回饋,表示同學們都很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並且勉勵各位同學「年輕是本錢,想做什麼就去做,但要讓自己活在戰場上。在每件事情上都從自己出發,但不要遺失連結,要不斷地與社會脈動做結合。」陳復院長很感謝彭博士特別蒞臨縱谷跨域書院跟同學演講,並相贈草書與感謝狀給彭博士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