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榮鄉二手小舖協助小媽媽具備職業技能

記者 蕭羽廷/編輯整理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花蓮縣十九歲以下小媽媽比率高居全國之冠,未成年非預期懷孕面臨著經濟、教養、心理衝擊及外界標籤等複雜而多元的問題,需及早建立預防觀念。社團法人花蓮縣啄木鳥全人發展協會向勞動部玉里就業中心申請「德米路Tminun‧二手織夢園計畫」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於萬榮鄉設立二手小舖平台,進用3位原住民女青年,結合太魯閣族文化手作織品訓練在地婦女職場技能,透過社區關懷、校園陪伴等協助解決小媽媽生活危機及建立預防的觀念,影響社區居民及孩童,除延續部落文化精神,也藉由二手小舖編織出女力新希望。

目前擔任計畫管理人的邱夢涵說,當一個人開始認識自身文化的根,才會對所踏的這片土地懷有熱情與感動。她從小在萬榮鄉太魯閣族部落長大,最深的印象是,待在部落裡的往往都是年邁的長者、婦女及兒童,深刻體會到孩子需要陪伴及關愛;於是,大學畢業後便選擇回鄉投入社會工作,加入啄木鳥全人發展協會的一員,結合大學所學的理論知識,幫助孩子們瞭解自身文化特別之處,進而永續傳承下去。

萬榮鄉人口約6千3百多人,太魯閣族占九成,重視織布與紋面文化,被稱為彩虹之子;啄木鳥全人發展協會走進部落看見小媽媽的現象比例高,成立德米路Tminun小舖,成為提供社區二手服飾、工藝品展售及親職教育交流平台,連結部落耆老,透過織娘的手傳承織工技法,期望重建自信心、恢復文化之美;今(108)年度小舖關懷陪伴在地小媽媽及孩童有57人次,經由部落田野調查工藝師並於小舖展售作品,提供義剪、織布文化導覽等社區推廣有300人次,進入校園說故事及閱讀推廣服務329人次,帶出部落新希望及渲染力。

花蓮縣啄木鳥全人發展協會總幹事彭伯華提到,101年協會大膽跨界嘗試經營餐廳,自開始經營以來,所幸有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計畫補助,透過餐飲平台學習,給予協會得以陪伴及照顧偏鄉的弱勢青少年及婦女,培育就業技能,並建立經濟獨立能力,改變生命並給予發揮才能的舞台。彭伯華說:當一個孩子被看見,他生命的改變會帶來深遠的影響力!更感謝玉里就業中心的工作團隊共同投入這份社會責任及使命,今年度再度將服務觸角延伸至萬榮鄉,投下另一顆助人種子。  

玉里就業中心高均平主任表示,啄木鳥全人發展協會長期投注各界資源幫助花蓮南區偏鄉,協會在8年前研提了經濟型計畫,以餐廳模式提供在地、返鄉原住民、非行少年及弱勢婦女訓練及就業機會,後續順利發展成為社會企業規模;6年後配合光復糖廠經營轉型策略進一步合作,如今已成為在地特色公益餐廳。就業中心扮演著陪伴及導師的角色,幫助協會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能夠排除困難及修正方向,除定期安排專家進駐協會諮詢輔導外,也逐步陪伴協會一路走來更加健全、踏實且日漸茁壯到獨立。

對於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有興趣的組織或團體,歡迎電洽玉里就業中心:(03)888-2033分機7151羅小姐或逕上北基宜花金馬分署網站https://tkyhkm.wda.gov.tw/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