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運動傷害與照護 北榮玉里分院張郁雲淺談

【花蓮新聞雲】記者 回添史/玉里報導

近年國內掀起運動風潮,國人愈發意識到運動對於肌力、肌耐力、心肺耐力及柔軟度等方面的重要性,不只是在預防慢性疾病上有助益,規律的運動也有預防從是勞動性或負重性工作時拉傷或扭傷之功效。然而運動過程中,有時不免有意外,導致韌帶、軟骨或關節受傷,北榮玉里分院張郁雲護理師於今年8月衛教講座中分享處理運動傷害的注意事項,希望大家可以安心地樂在運動。

運動傷害即因為運動造成的傷害,無論間接或直接的傷害,皆可列入運動傷害的範圍。運動傷害的常見原因如:運前的暖身不足、未穿著適當的服裝、過分逞強自我要求、運動作錯誤及不熟練、不小心的相互碰撞、未先做好安全檢查、未遵守秩序及規則或未先熟悉場地環境等。若要預防,張郁雲護理師鼓勵大家善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網站資源,107年11月「運動注意事項」一文就有根據加拿大運動生理協會的身體活動準備度問卷(網址:https://www.hpa.gov.tw/ Pages/Detail.aspx?nodeid=571&pid=9777),透過簡易項目檢核讓大家作足運動前準備,也提醒自己運動時保持專注及正確的態度,方能享受運動的樂趣。

如果不可避免的在運動時受傷,張郁雲護理師提醒大家受傷時應立即休息、停止繼續從事當下的活動,即避免由於繼續活動所引起的疼痛、出血或腫脹現象,預防傷勢的惡化。急性運動傷害(傷後的1~3天)可針對受傷的部位持續性的進行冰敷,以避免因微血管破裂造成持續腫脹、減輕疼痛。每次冰敷大約 10~15 分鐘,休息 5~10 分後再進行冰敷,如此重複3~5 次。若手邊有彈性繃帶且知道如何使用,可拿來包紮受傷部位,給予適當的壓迫,可以減緩傷勢惡化、減低傷者患部疼痛,但須注意血液循環切勿過緊,如果不易取得或是不了解使用方式,可盡早就醫尋求專業人員協助。最後,將受傷部位抬高,使傷處高於心臟位置,減低出血避免持續性腫脹。

近年英國學者對於急性運動傷害也有提出其他因應方式,不以冰敷介入,改以休息、抬高、避免抗發炎藥及加壓等方式處理,張郁雲護理師鼓勵大家運動傷害發生後,作完急性處理即早就醫;由專業人員協助評估受傷程度、是否已進入慢性或亞急性運動傷害、受傷部位加壓方式、合適安全的復健活動等,讓身體在好好修復,進而繼續回復規律、愉快的運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