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新聞雲]特派記者 邱智忠 // 花蓮漁港報導
近日,花蓮豐濱鄉石梯港漁民出海進行魚捕撈作業,於收起漁具時,竟然拉上一隻「大魚」,通體灰黑色,原來是有海豚誤食延繩釣誘餌,經資深漁民專家確認,該海豚是熱帶斑海豚,並經剪斷繩具後,將這隻被誤捕的海豚放歸大海。

根據提供影片的漁民朋友表示,當日在拉收繩具時,竟然拉上一隻「大魚」,在資深船長老經驗判斷下,立刻知道這並非普通大魚,而是悠遊於東部海域的嬌客——熱帶斑海豚。

而船長亦在當下立即指示,要求船員進行斷繩救援動作,過程中雖然有多次海豚因掙扎而旋轉,造成斷繩作業未能順利完成,使得這場大海上的救援行動牽動了船上所有人員的心,也在經過多次的努力下,海豚被成功放回大海,重獲自由的熱帶斑海豚雀躍地翻騰了幾下,然後向海洋深處遊去。

花蓮區漁會總幹事林俊吉表示,熱帶斑海豚是以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為主要棲息地,是臺灣海域廣泛分佈且常見的海豚種類之一。具有典型大洋性海豚如魚雷般流線體型,非常喜歡成群結隊活躍於海面上,身上的斑點與白色唇線與吻端是牠們最明顯的特徵。

也是漁民出身的花蓮區漁會總幹事林俊吉表示,此次誤捕海豚的延繩釣是鬼頭刀最常見的捕撈漁法,台語俗稱為「放棍」,東部海域延繩釣的目標魚種通常以鬼頭刀、鮪魚、旗魚為主,延繩釣漁法使用範圍不論遠洋近海都算常見,若延繩釣魚鉤上的誘餌正好是魷魚、秋刀魚時,海豚就可能容易因覓食而遭魚鉤拉扯所傷。

花蓮區漁會總幹事林俊吉說,近年來鯨豚保育在政府及民間團體大力協助下,已經推廣倡議多年,也已逐漸落實在漁民日常作業之中,尤其近年休閒娛樂漁業盛行,鯨豚保育及海洋保護意識的覺醒,加以環境保護永續發展理念的深化,使得每位漁民朋友都已成為維護海洋生態體系的尖兵,他衷心期盼國人相互攜手凝聚更多力量,作為海洋生態最為堅強後盾,讓您我及未來世代都能擁有健康海洋、豐富生命及永續資源的海洋世界。
原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