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總玉里分院叮嚀糖友秋冬交替當心併發症

記者 胡惠蘭/編輯整理

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日前辦理糖尿病病友「顧肺又護足,安然過秋冬」健康促進活動,由林永捷主任主講「認識糖尿病周邊神經痛」及「認識糖尿病感染肺炎的風險」。謝秀純護理師教導病友實作「足部自我照護」,讓病友們對常發生卻容易輕忽的周邊神經痛及肺炎有所認識,並學習如何自我照顧,早期警覺症兆發生,遠離或減緩病症,做好適當預防及治療,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活動中頒發108年度中,血糖及糖化血色素控制良好或明顯改善者進步獎狀及獎品,期望藉由病友間的分享及激勵能讓血糖控制更好,找到屬於自己的控制撇步。

林永捷醫師表示秋冬季節氣溫變化大,容易刺激血管使血液循環不穩定,尤其氣溫驟降,刺激交感神經,使體內的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增多,造成血糖升高。且因天氣寒冷,容易造成運動量減少,食量增加,引起血糖升高。以上情況均會加重糖尿病病情,增加糖尿病大小血管及周邊神經病變併發症的發生。其中周邊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也最容易讓人輕忽的併發症,氣溫變化時,不適症狀會更明顯,嚴重降低生活舒適度。而秋冬之際也經常是各種流行性疾病好發的時候,其中以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特別常見。糖尿病人一旦血糖控制不當,原來的免疫力亦會下降,各種感染的風險增加,其中4分之1與肺炎有關,尤其65歲以上感染肺炎機率較一般人高2.8倍,肺炎在107年十大死因中占第三位,也是糖尿病病人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但卻鮮少被糖尿病友所重視,研究顯示僅不到5%的糖尿病友認為糖尿病會併發肺炎。

國內糖尿病患者突破220萬人,108年最新的糖尿病年鑑指出,糖尿病患者總死亡率雖呈現下降趨勢,但糖尿病患者10年內因肺炎死亡率卻是不斷攀升,其中,男性死亡率成長52.4%、女性成長94.6%。由於台灣糖尿病控制不穩定,極易導致免疫低下,易受感染,所以感染症成為糖尿病患者健康隱憂,輕者造成患者虛弱不適,而須接受較多的醫療照護,嚴重者可能引發截肢、敗血症、甚至死亡等後果。然而肺炎是糖尿病患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研究資料顯示,糖尿病病友住院費用,呼吸系統疾病比例明顯上升。而肺炎鏈球菌是最常引起社區型肺炎的病原菌,經常潛伏在人類鼻咽腔內,一旦感冒或免疫力不佳時,就可能從呼吸道或血液入侵體內。研究指出,罹患糖尿病的病人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的風險較健康者高出3.4倍,感染症狀包括:發燒、咳嗽、發冷、虛弱、胸痛、噁心、呼吸急促、心跳變快。糖尿病友感染肺炎鏈球菌後,更易引發敗血症和腦膜炎等併發症,而30天內的死亡率高出一般人近一倍。且肺炎是流感最大宗的併發症,面對秋冬流感、肺炎高峰時期,除了注意保暖、自我保護及積極控制血糖外,建議最好接種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遠離肺炎威脅。

周邊神經病變盛行率與糖尿病的病程及嚴重度有關。依幾項大規模的研究指出,高達50%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神經病變。於糖尿病初診斷時,約8%已有神經病變,之後隨病程每年增加,到10年病程時約有50%會有神經病變。且造成患者相當大的功能性損傷,特別是足部病變,造成非外傷性截肢約占50%~75%。於美國統計,約25%的糖尿病醫療支出與足部病變有關,顯示糖尿病神經病變除造成功能損傷亦造成經濟負擔。而多發性神經病變最為常見,約占75%。常侵犯患者四肢,尤其是腳趾與手指,通常由腳趾開始,慢慢往上延伸,而且下肢比上肢嚴重。初期可能只有輕微的感覺功能減退,出現類似「戴手套」、「穿襪子」的感覺喪失。接著患者會出現自發性的疼痛或感覺異常,多數患者會出現麻木感、針刺般疼痛、緊束感、觸電感、燒灼感、蟲爬感、冰凍感等症狀。這些神經痛的現象在夜晚、天氣改變或太冷時會感覺更明顯,有時被單的覆蓋或衣服的碰觸都會引起不適或疼痛的感覺,嚴重影響患者睡眠與行動能力,很容易造成患者長期倦怠、心情憂鬱,以致生活品質低落的狀況。隨著病程的演進,大纖維感覺神經也會發生病變。例如:病人的平衡感變差,出現走路不穩、位置感變差等現象。更嚴重時則會出現運動方面的症狀,例如肌肉無力、萎縮 ( 足踝無力、垂足) 等現象。如果出現傷口,癒合能力又不佳,無法能及早發現很容易引發局部組織潰瘍、壞死。而另一種類周邊神經病變型態則是糖尿病引起之自主神經病變。症狀包括像站起來便頭昏眼花甚至昏倒,以及便秘、腹瀉、性無能、排尿困難及流汗較少等。另外可能出現的則是一些單一或局部的神經病變。這些局部病變通常在年紀較大的患者出現,例如出現動眼神經病變引起複視及眼皮下垂,顏面神經病變引起臉歪嘴斜,大腿的麻痛無力或肋間疼痛也可能出現。較常出現的壓迫性神經病變包括像正中神經或尺神經壓迫。

根據2018年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引建議,第2型糖尿病患被初診斷時,和第1型糖尿病患確診5年後,應接受糖尿病神經病變篩檢是否有糖尿病神經病變,以後至少每年應篩檢1次。評估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應包括詳細病史、溫度覺、針刺覺(小纖維功能)、用128-Hz 音叉評估振動覺(大纖維功能)。所有糖尿病患者應進行10 g 尼龍絲試驗以確認足潰瘍和截肢的風險。

治療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的原則為:
1.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預防或延緩1 型糖尿病患者神經病變,並可延緩2 型2.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進展。
3.保護足部避免受傷,勤做足部檢視與足部照護,以早期診斷、改善症狀4.並避免次發性併發症發生。
5.改善周邊神經病變危險因子,包括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酗酒、抽菸。
6.規律性的運動能避免周邊神經病變的發生、惡化。
7.使用pregabalin或duloxetine藥物治療,以改善症狀。為台灣目前核准針對糖尿病神經痛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