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程棟樑/報導
吉安鄉公所於今天上午舉行新建置的「洄瀾步道」正式啟用典禮,鄉長黃馨、客委會主委李永得及多位來賓,共同為步道啟用剪綵揭開序幕(下圖)。一起參與步道巡禮,探訪客家歷史移民廊道,見證魅力吉安的濱海多元文化與歷史風貌。
這條連結仁安村至濱海兩潭自行車道的濱海工程中B工區「洄瀾步道」,是鄉長黃馨於104年間積極向中央爭取「南埔客家溯源計畫-海唇情深一客莊」,獲得客委會補助3,135萬元,鄉公所自籌510餘萬元,同時獲縣府補助配合款51餘萬元。南埔客家溯源計畫分為A、B二工區,B工區施作有約450公尺自行車步道,水圳、欄桿等部分,於今日正式啟用。A工區部分包括東昌橋的自行車引道、東昌加壓站彩繪、跨越聯合排水橋樑本身結構物,榮光抽水站彩繪以及銜接縣政府兩潭自行車道串連工程橋檯引道。即將於四月底啟用並開放通行。
李永得主委致詞時,肯定鄉長黃馨對於客家文化的很用心,讓吉安鄉獲全國客家莊客委會補助之冠。李永得強調地方建設中央一定支持,但是地方政府對於建設及活動的用心也是絕對關鍵,如同此次「南埔客家溯源計畫-海唇情深一客莊」工程補助鑑於客家先民早期為了生計渡海至現今吉安溪出海口,冒險搭乘駁仔船上岸,陸續在本計畫座落位置的東昌、仁安一帶居住生活,有蘊含客家渡海移民的歷史與緬懷先民的不畏艱難的精神。
李永得指出,這樣的用心建設不只有歷史感,也有文化內涵,得到所有客委會審查委員的同意、認同與支持,同時客委會也支持鄉內的「好客藝術村第二期計畫」及「客家縱谷第一莊第二期計畫」等二項工程補助,吉安鄉公所提出很多好的計畫,補助下來後用心執行辦理,讓鄉親感受到物超所值。
黃馨指出「南埔客家溯源計畫-海唇情深一客莊」A、B二工區濱海工程全面啟用後,將能串連吉安鄉所有的自行步道,後續會繼續爭取客家移民歷史廊道二期聯結仁安伯公廟、廢棄海巡堡哨、林務局撥用土地等。
黃馨期望客委會能繼續支持,她說,串聯後除了能達到客家移民吉安溪尋根之旅,並結合綠色廊道系統,串連客家移民上岸地與吉安鄉與花蓮市客莊結合觀光,發展東部客家獨有之二次移民文化,屆時將能營造屬於吉安的濱海客家多元文化與歷史風貌,並串聯吉安鄉綠色山海運動休閒網絡以發揮地方觀光潛力,帶動繁榮促進商機。
李永得回應黃馨鄉長提及聯結仁安伯公廟、廢棄海巡堡哨、林務局撥用土地,他說,將土地問題盡快完成後,客委會一定共同支持,不僅讓地方有更好的發展,也保留客家祖先遷徙的歷史,使客家歷史移民廊道更加完整。
黃馨表示,沿著A工區吉安溪出海口(客家二次移民登錄點)吉安溪自行車道穿越南濱路跨過聯合排水景觀橋-洄瀾橋,串聯化仁海堤自行車道及兩潭自行車道,將吉安溪(七腳川溪)和濱海自行車道串連起來,也特別爭取規畫B工區,建置一條450公尺移民歷史尋溯自行車步道,沿著花蓮溪出海口進入客家聚落仁安村,參觀當地宗教信仰-伯公廟,往內走可經過東昌村與仁安村,往外走會經過、萬善廟、伯公廟、阿美文化村等人文設施、景點,最後會連接到海祭場沿途都是濱海美景。歡迎鄉親好朋友,可多加利用吉安鄉設置的環鄉自行車道,相信可以帶給民眾不一樣的風情、風貌,屆時也歡迎共享吉安魅力洄瀾灣美景。
包括客委會主委李永得在副處長陳瑞榮、技士彭世明及客委會委員潘乾鑑、黎文志共同前往與立法委員徐榛蔚、立法委員蕭美琴辦公室執行長陳志強、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許傳盛、縣府秘書李繼生、客家事務處長賴錦昌、副處長彭子南、縣議員黃振富、鄭乾龍、游淑貞、邱永双、張正治辦公室助理林昭翟、鄉民代表陳進德、黃志源、劉靜文、高德安、林源富、蘇文將、吉安鄉農會總幹事張德奇、各村村長、社團、協會理事長、仁安村鄰長、客家諮詢委員及客家文化服務隊等出席參與「洄瀾步道」正式啟用典禮。106.03.17